跟着布凡特攻略库一起认识小人冒险,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我对这个角色没什么感觉,但看到居然有那么多人指责她,忍不住想说一句:包惜弱不应该被骂啊!
这是个纯悲剧角色啊!
悲剧!
纯的!
纯度百分百!
包惜弱这个角色,就算要骂,最多也只能骂她“圣母”,而且人家还是真“圣母”,不是“圣母婊”。
当然,把包惜弱这个角色和李萍放在一起比对,必须给李萍写一个大大的“服”字!绝对是金庸笔下里最出色的母亲,也是最叫男人省心的妻子!比起来,包惜弱这个角色当然没啥光彩。
但是这个女人我虽然不欣赏、不喜欢,却也当真没什么可骂的,只能说命jin运yong弄人。
首先,包惜弱是真善良!不是装的,不是扮的,而是天生的,骨子里就是“惜弱”,不喜欢伤害和杀戮。
她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见到受了伤的麻雀、田鸡、甚至虫豸蚂蚁之类,必定带回家来妥为喂养,直到伤愈,再放回田野,倘若医治不好,就会整天不乐,这性情大了仍然不改,以致屋子里养满了诸般虫蚁、小禽小兽。她父亲是个屡试不第的村学究,按着她性子给她取个名字,叫作惜弱。红梅村包家老公鸡老母鸡特多,原来包惜弱饲养鸡雏之后,决不肯宰杀一只,父母要吃,只有到市上另买,家里每只小鸡都是得享天年,寿终正寝。她嫁到杨家以后,杨铁心对这位如花似玉的妻子甚为怜爱,事事顺着她性子,杨家后院自然也是小鸟小兽的天下了。后来杨家的小鸡小鸭也慢慢变成了大鸡大鸭,只是她嫁来未久,家中尚未出现老鸡老鸭,但大势所趋,日后自必如此。
这时她见这人奄奄一息地伏在雪地之中,慈心登起,明知此人并非好人,但眼睁睁地见他痛死冻死,无论如何不忍。她微一沉吟奔回屋,要叫醒丈夫商量,无奈杨铁心大醉沉睡,推他只是不动。
君子也有个“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包惜弱这点不能算错吧?小鸡小鸭小兔子都要救,一个大活人,能不救?——而且人家是先叫了丈夫,可是死活叫不醒啊!
所以说喝酒误事啊男人们,以后少喝两杯吧!
以后再追根究底,可以说,射雕三部曲的起因,不用非埋怨“丘处机路过牛家村”或者“包惜弱救了完颜洪烈”,可以归为“杨铁心喝醉了酒”……戒酒协会可以拿这个段子用去,免费!
误救歹人之后的故事,可以归结为包惜弱性子软,毕竟性格决定命运。但是她被完颜洪烈“救走”之后,那一段段描写,我仍然不好意思骂包惜弱,而只能说完颜洪烈手段太高了!说真的,这货绝不弱于王婆纯理论性的潘驴邓小闲!除非开了上帝视角,否则被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完颜洪烈先是以共同躲避官兵追杀来,表态大敌当前,你我同一战壕:“小人斗胆,谎称是娘子的丈大,娘子可别露了形迹。”
然后暗示杨铁心已死:“娘子身子虚弱,侍大好之后,小人再慢慢告知。”
接下来这段表演,简直是影帝级别!
包惜弱大惊,听他语气,似乎丈夫已遭不测,双手紧紧抓住被角。颤声道:“他……他……怎么了?”那人只是不说,道:“娘子这时心急也是无益,身子要紧。”包惜弱道:“他……他可是死了?”那人满脸无可奈何之状,点了点头,道,“杨爷不幸,给贼官兵害死了。”说着只是摇头叹息。包惜弱伤痛攻心,晕了过去,良久醒转,放声大哭。
那人细声安慰。包惜弱抽抽噎噎的道:“他……他怎么去世的?”那人道:“杨爷可是二十来岁年纪,身长膀阔,手使一柄长矛的吗?”包惜弱道:“正是。”那人道:“我今日一早见到他和官兵相斗,杀了好几个人,可惜……唉,可惜一名武官偷偷绕到他身后,一枪刺进了他背脊。”
说真的,这故事讲到这个地步,我看只有黄蓉诱导一灯大师跟她圆南海神尼哄杨过那段才能媲美。——其他很多的谎言,不过是抖机灵。这种大巧不工、浑然一体的谎话,智商绝顶的杨过都骗得过去,还能骗不了个没见过世面的包惜弱?谁帮人家开了上帝视角不成?
再接下来,看看人家这手段。
包惜弱夫妻情重,又晕了过去,这一日水米不进,决意要绝食殉夫。那人也不相强,整日只斯斯文文的和她说话解闷。
呵呵,这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的手段,整个金庸小说里,难找出第二个来。杨过杨逍段正淳那种出言直撩的,未免失之肤浅,而且撩这种心有所属的,一准儿不成。架不住人家完颜洪烈有水磨功夫啊,耐心细致啊,功夫下得深啊!
要说包惜弱也不是没起疑,但是完颜洪烈的表现确实完美啊!
【包惜弱】心下琢磨,忽然起了疑窦,转身说道:“你和官兵本来是一路的。”颜烈道:“怎……怎么?”包惜弱道:“那日你不是和官兵同来捉拿那位道长,这才受伤的吗?”颜烈道:“那日也真是冤枉。小人从北边来,要去临安府,路过贵村,哪知道无端端一箭射来,中了肩背。如不是娘子大恩相救,真死得不明不白。到底他们要捉什么道士呀?道士捉鬼,官兵却捉道士,真一塌糊涂。”说着笑了起来。
你看看你看看,多么无辜的路人啊!这一“笑”,能评个影帝吧?
人家包惜弱不想活了,完颜洪烈是这么劝的:
颜烈正色道:“娘子,官人为贼兵所害,含冤莫白,你不设法为他报仇,却只一意寻死。官人生前是英雄豪杰之士,他在九泉之下,只怕也不能瞑目吧?”
包惜弱道:“我一个弱女子,又怎有报仇的能耐?”颜烈义愤于色,昂然道:“娘子要报杀夫之仇,这件事着落在小人身上。你可知道仇人是谁?”包惜弱想了一下,说道:“统率官兵的将官名叫段天德,他额头有个刀疤,脸上有块青记。”颜烈道:“既有姓名,又有记认,他就逃到天涯海角,也非报此仇不可。”
又是“正色”又是“义愤于色”又是“昂然”,不给个影帝,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再看看人家接下来的行为。
颜烈自称夫妇二人,要了一间房。包惜弱心中惴惴不安,吃晚饭时一声不做,暗自抚摸丘处机所赠的那柄短剑,心中打定了主意:“要是他稍有无礼,我就用剑自杀。”
颜烈命店伴拿了两捆稻草入房,等店伴出去,闩上了房门,把稻草铺在地下,自己倒在稻草之中,身上盖了一张毡毯,对包惜弱道:“娘子请安睡吧!”说着闭上了眼。
精彩!实在精彩!我恨不得把杨逍揪出来,让他跟着学学!——看到没,喜欢可以硬上的!别说只是别人的未婚妻,人家的妻子都能抢过来!动点手段就行!你手下天地风雷四门,随便动动手,做个局,纪晓芙还能不手到擒来?非要装逼,结果遭雷劈了吧!
天王老子向问天说得好:“练得脸皮老,谁也没法搞!”遇上完颜洪烈这种演技帝,办法?!
再看接下来:
颜烈为了要她宽怀减愁,不时跟她东谈西扯。包惜弱的父亲是个小镇上的不第学究,只稍有常识,丈夫和义兄郭啸天却都是粗豪汉子,她一生之中,实从未遇到过如此吐属俊雅、才识博洽的男子,但觉他一言一语无不含意隽妙,心中暗暗称奇。
这里就是卖弄文采学识了呗!新版《倚天》里,纪晓芙都在明知道杨逍是“大魔头”的情况下,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生亦何欢死亦何古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撩了个七荤八素,观众纷纷表示“太撩了”“我可以”“不悔不悔”。人家完颜洪烈可是被金庸写明了“面目清秀”“鼻梁高耸”“眉清目秀”“俊美的青年男子”……杨逍当时可是“中年男子”啊——就因为杨逍演得太帅剧情太撩人,就觉得纪晓芙情有可原;而完颜洪烈做为反派,再帅再撩也不拍,于是乎读者就恨不得化身灭绝师太一掌拍死包惜弱?——有点双标了吧?!
更何况包惜弱比纪晓芙难撩啊,并不为所动,“称奇”也白称,继续满脑子自己的“铁哥”:
只眼见一路北去,离临安越来越远,他却绝口不提如何为己报仇,更不提安葬丈夫,忍不住道:“颜相公,我夫君的尸身,不知落在哪里?”
颜烈道:“非是小人不肯去寻访尊夫尸首,为他安葬,实因前日救娘子时杀了官兵,眼下正是风急火旺的当口,我只要在临安左近一现身,非遭官兵毒手不可。眼下官府到处追拿娘子,说道尊夫杀官造反,罪大恶极,拿到他的家属,男的斩首,女的充作官妓。小人死不足惜,但若娘子无人保护,给官兵拿了去,遭遇必定极惨。小人身在黄泉之下,也要伤心含恨了。”
包惜弱听他说得诚恳,点了点头。颜烈道:“我仔细想过,眼下最要紧的,是为尊夫收尸安葬。咱们到了嘉兴,我便取出银子,托人到临安去妥为办理。倘若娘子定要我亲自去办这才放心,那么在嘉兴安顿好娘子之后,小人冒险前往便了。”
包惜弱心想要他甘冒大险,于理不合,说道:“相公如能找到妥当可靠的人去办,那也一样。”又道:“我丈夫有个姓郭的义兄,同时遭难,敢烦相公一并为他安葬,我……我……”说着垂下泪来。
颜烈道:“此事容易,娘子放心便是。倒是报仇之事,段天德那贼子是朝廷武将,要杀他着实不易,此刻他又防备得紧,只有慢慢地等候机会。”
瞧瞧这欲擒故纵的手段!换成你咋说?人家救了你,还要帮你夫君收尸,还表示你不放心我“亲自去办”“冒险前往”,包惜弱能说啥?是个人就没办法啊!
这番话下来,包惜弱的性子弱到连仇都不想报了,算了,弃疗,我殉夫:
包惜弱只想杀了仇人之后,便自杀殉夫。颜烈这番话虽句句都属实情,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日,心下一急,哭出声来,抽抽噎噎地道:“我也不想要报什么仇了。我当家的如此英雄,尚且被害,我……我一个弱女子,又……又有什么能耐?我一死殉夫便是。”
架不住人家完颜洪烈十分有招儿啊!
颜烈沉吟半晌,似也十分为难,终于说道:“娘子,你信得过我吗?”包惜弱点了点头。颜烈道:“眼下咱们只有前去北方,方能躲避官兵追捕。大宋官兵不能追到北边去捉人。咱们只要过了淮河,就没多大凶险了。待事情冷下来之后,咱们再南下报仇雪恨。娘子放心宽怀,官人的血海沉冤,自有小人一力承担。”
你听听,这话一般人听了,有没有马上跪下磕头,恨不得来生当牛做马以报大恩的冲动?
关键人家还毫不强势,对你尊重极了!马上又补充:
颜烈道:“娘子如觉小人的筹划不妥,但请吩咐,小人无有不遵。”包惜弱见他十分迁就,心中反觉过意不去,除非此时自己立时死了,一了百了,否则实在也无他法,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低头道:“你瞧着办吧。”
嗯,你吩咐,你说啥我都“无有不遵”。真是只能“呵呵”了!到了这个地步,可以说完颜洪烈已经把包惜弱的性子摸得透透的了!说“玩弄于股掌之中”不夸张吧?有心算计无心,怎么避得过?
再往下看:
自从包惜弱答允同去北方之后,颜烈的言谈举止,已不如先前拘谨,时时流露出喜不自胜之情。包惜弱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但见他并无丝毫越礼,心想他不过是感恩图报,料来不致有何异心。
这是要到手了,开始有点原形毕露了,但也只是“不如先前拘谨,时时流露出喜不自胜之情”。包惜弱也只能“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可惜前面各种洗脑,洗透了,到了这步已是回天乏术了!
从上面这几段描写,不吹不黑,摸着良心说,有几个人能看穿真相?有人说要是换成黄蓉赵敏……大哥!全世界有几个黄蓉赵敏?包惜弱这种,智商都不算太欠费了!——不是我军太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啊!所谓“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够努力的小三”,遇着完颜洪烈如此专业的小三儿,我觉得对包惜弱没啥可求全责备的了!
更何况,十八年后,包惜弱的表现是这样的:
包惜弱只是十八年来认定丈夫早已死了,此时重来,自是鬼魂显灵,当即紧紧抱住他,哭道:“你……你快带我去……我跟你一块儿到阴间,我不怕鬼,我愿意做鬼,跟你在一起。”杨铁心抱着妻子,两行热泪流了下来,过了好一阵,才道:“你瞧我是鬼吗?”包惜弱搂着他道:“不管你是人是鬼,我总是不放开你。
只要能和夫君在一起,做鬼都愿意。
包惜弱凛然道:“要我再回王府,万万不能!”完颜洪烈与完颜康同时惊问:“什么?”包惜弱指着杨铁心道:“我丈夫并没死,天涯海角我也随了他去。”
那个柔弱的包惜弱也能“凛然”,天涯海角都要跟着自己的夫君。
包惜弱也不伤心,惨然一笑,双手拔出枪来,将枪柄拄在地上,对完颜康道:“孩儿,你还不肯相信他是你亲生的爹爹么?”踊身往枪尖撞去。
夫君死了,也不伤心了,直接跟了去……生死关头的表现,不弱于胡一刀夫人。
包惜弱躺在丈夫身边,左手挽着他手臂,惟恐他又会离己而去……又道:“大哥,咱们终于死在一块,我……我好欢喜……”说着淡淡一笑,安然而死,容色仍如平时一般温宛妩媚。
不怕死,只“惟恐”夫君离己而去,死在一起也“好欢喜”。
完颜洪烈千方百计而娶得了包惜弱,但她心中始终未忘故夫,十余年来自己对她用情良苦,爱宠备至,她要搬运江南故居旧物,一一依意照办,只盼能以一片真诚感动其心,但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此刻见她虽死,脸上兀自流露心满意足、喜不自胜之情,与她成婚一十八年,几时又曾见她对自己露过这等神色?自己贵为皇子,在她心中,可一直远远及不上一个村野匹夫,心中伤痛欲绝,掉头而去。
死了都心满意足,喜不自胜。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现在有这样一个女人,站在你面前:她很美,红颜祸水级别的美;她很善良,从来不忍伤害任何生灵;她很痴情,对你生死相随,位高权重英俊潇洒万千宠爱只给她一人的王爷苦追十八年都未改其志;然而她不像李萍那样坚强,不像黄蓉那么聪明,不像赵敏那么果断,所以在你死之后,为了给你报仇,为了你的骨肉,她没有马上殉情,而是被骗改嫁了……这样一个女人站在你面前,男人们请回答:你不动心?你觉得她坏?你骂她?真心的吗?
好吧,我做为一个女人,无疑更加钦佩李萍:金庸笔下最完美的母亲!没有之一!最叫男人省心的妻子,你放心死去吧,你死后李萍不但为你守节,还把你儿子培养成了名扬天下的大侠。完全没毛病,就是丑了点……所以你更放心了,她落了难,坏人没生出污她清白的心。
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你愿意娶哪一个?
上帝视角回答:愿意娶李萍,因为要准备家破人亡,需要这种妻子承担一切——只是,没有哪个男人结婚的时候,是为家破人亡做准备的。
所以,作为一个女人,我实在不喜欢包惜弱。但我绝对不会骂她,因为她实在没什么错。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译文】跟天地万物过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待人处事留有余地的人,会获得意外的福禄和长寿。
·迷花恋酒,阃(kǔn)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译文】寻花问柳、贪杯恋酒的人,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己损人的人,一定会有不肖子孙。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译文】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译文】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聪明人,安康富贵。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译文】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安乐中忘记安乐、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译文】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译文】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译文】处事沉稳不着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轻得志。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译文】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译文】知足与自满不一样,知足的人守本分而有福禄,自满是傲慢自大,招灾是迟早的事;大才与庸才自然有区别:有实际能力的一定有成就,好吹牛的具体做事时往往一塌糊涂。
·忮(zhì)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译文】不顾一切地为了取胜,图名利,这样的人到底是逊人一筹;有恻隐之心的人,即使遇到艰难,也会获得帮助。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译文】只知有怨不知报恩的人,估计很难长寿;斤斤计较的人,也不会有大的福报。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译文】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容易成功,但容易商人伤己,很难长寿;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平平但能安享。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译文】乐极生悲,多成多败,辛苦一辈子;城府很深、不高兴脸上反而带出笑容,这种人年纪越大,越是老奸巨滑。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译文】喜欢自夸己善的人,功名上很难再有进步;专门挑剔别人,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译文】指责别人重,批评自己轻,这种人既不能共谋同事。功劳归别人过错归自己,这种人可以拯危机解困难。
·处家孝悌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译文】处家孝悌无亏的,世代福禄不尽;与世人患难与共的,永远受人敬仰。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译文】自己吃亏受气、曲意周全他人的,一定有后报;任性暴烈、一意孤行的,必定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译文】易变脸的人薄福,何必与之计较呢?耐久可交的朋友,大肚能容,是值得信任、依靠的人。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译文】争强好胜的人虽能风光一时,却前程有限;不与人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实事业一定能发达。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译文】少年人飞扬浮动的,往往都寿不过三十岁;壮年人还鲁莽行事的,四十岁上难免有大难。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译文】不分轻重、喜怒无常的人一事无成,不分是非、喜欢拿别人开玩笑的人,好朋友也会与之断交。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译文】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有时也遭遇贫困,自有天赐福;为人分忧解难的人,虽然有时也有牢狱之灾,自有神来保佑他。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译文】被饿死的人仅仅因为面相上有“螣蛇纹入口”了吗?是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谷;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为运数不好吗?是这些人自己造孽还咒骂天地。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译文】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后代一定发达;常退一步为他考虑,终身自在安闲。
·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译文】荣辱得失不动心的人,不是贵也是大富,长寿更不用说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译文】无事仓皇失措的人,福禄薄如电光雷火;有难怡然不动的人,福禄重如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译文】积功累仁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也会得善报;帮助别人多,所得利益少,这样的家道一定会数世昌盛。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译文】可以凭借人事,验证天道(天理、因果报应)的准确。
·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译文】为什么有人走上绝路自杀呢?君子刚愎自用而失败,小人冒险没成功,都可以导致自杀。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译文】为什么有人遭遇横祸,凶灾恶死呢?因为这些人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纵欲奢情。
【译文】为什么有人暴病而亡?因为恣情纵欲,精气耗尽。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译文】为什么有人毒疮而死呢?因为这些人饮食上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译文】为什么有些人年老尚无子嗣呢?大多因为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译文】为什么有人于盛年丧子呢?心地欺瞒——阴损事做多了,亏心事做多了。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译文】为什么有人总是遭遇水火盗贼之灾呢?因为刻剥民财,损人利己。
·如何时犯官府,强梁作胆。
【译文】为什么总是有人违法乱纪?倚仗着权势、地位,胆大妄为。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译文】什么人能当宰相?常怀济物之心的人。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译文】什么人能拜将封侯呢?有独挟盖世的胸襟、气魄的人。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译文】什么人能以文章博得功名呢?格局清丽,神清气秀的人。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译文】什么有人能够委以重任,镇守一方?志存高远,气概凌霄的人。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只能当小职员呢?因为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译文】为什么有的人靠通明经典却以教书糊口呢?因为胸无大志,行为拘谨。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译文】为什么有些人看着是好苗子却成不了才呢?因为作人愚蠢,行事荒唐;为什么有些人只得到虚名虚利,人生没有实际的结果呢?因为自以为很有才,且德行有亏或行动跟不上。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译文】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从来淑女都不是贵在才能上。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译文】有威严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诰命;少修饰的女人宿命大,能管理大的家业。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译文】多言好胜的女人,即使有后代也必受伤克;尽孝兼慈的女人,不但助夫还能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译文】贫苦中无怨言,会受到婆娘两地的褒奖;富贵还能勤俭持家,一定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赀财盈筐,决然勤俭持家。
【译文】府中奴婢成群,主人一定是宽宏待下;家中资财丰厚,主人一定是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译文】凶蛮泼辣的悍妇,多因嫉妒成性,晚年一定孤独无靠;卖淫为娼的奚婆,定是性情乖戾轻浮,年轻时行为浪荡。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译文】为什么欺辱丈夫?显然是淫行;为什么没有子嗣?暗地里伤人。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译文】骨格与其位相辅相成,血色与气色互为表里,这是确信无疑的。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译文】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去做,有祸之人可以转祸为福。
陈抟简介
陈抟(871~989)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似为其出生地。而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
显德五年(958),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端拱二年(989)卒于莲花峰下